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左宗棠为何瞧不起淮军的相关内容:[大将筹边尚未还,湖湘子弟满天山;新载杨柳三千里,引得春风渡玉关。]一首《恭诵左公西行甘棠》,颂扬了晚清名将左宗棠率领湘军收复新疆实地的丰功伟绩。1876年4月至1878年1月,左宗棠率部西征,经过一
[大将筹边尚未还,湖湘子弟满天山;新载杨柳三千里,引得春风渡玉关。]
一首《恭诵左公西行甘棠》,颂扬了晚清名将左宗棠率领湘军收复新疆实地的丰功伟绩。1876年4月至1878年1月,左宗棠率部西征,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,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,为中国圈回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。
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部队,号称8万人,实际上不超过5万人。这5万人中,参与前线作战的约4万人。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部队都是哪儿来的呢?
事实上,左宗棠的这支部队来源很复杂。除了湘军外,还有甘军、川军、豫军等,相当于一个[大杂烩]。其中,刘锦棠率领的老湘营,属于主力部队,大约为2.2万人。
刘锦棠是湘军名将刘松山的侄子。左宗棠进剿陕甘时,曾国藩将刘松山的老湘营交给左宗棠统领,刘锦棠便跟随刘松山进入陕甘。后来,刘松山战死,刘锦棠就接管了老湘营,继续在左宗棠的统领下,参与了收复新疆之战。
除了刘锦棠所部老湘营,还有董福祥分统的三营甘军。
董福祥是甘肃环县(当时属宁夏固原)人,曾经倒戈反清,被左宗棠收复,其部下被编为[董字三营],参与陕甘平乱和收复新疆之战。
在收复新疆之战中,董福祥率领的甘军表现得极为耀眼。如果说,刘锦棠老湘营是西征军的主力部队,那么董福祥甘军就是西征军的先锋部队。特别是在攻取南疆时,董福祥率领甘军翻越天山,急行军1200多里,一举攻破南疆的门户达坂城、托克逊城,杀得阿古柏、白彦虎狼狈逃窜。阿古柏在逃跑时被杀,白彦虎则被赶到边境一带。
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部队里,还有两支比较特殊的部队,一是川军,二是豫军。
川军由徐占彪统领,共有5营2000余人。徐占彪是四川西充县鸣龙镇徐家河人,26岁投身军营,在进剿太平军、捻军中崭露头角,成为川军首领。
1876年,左宗棠打响收复新疆之战后,徐占彪率领川军奉命出关,参与作战。在克服北疆时,徐占彪所部川军5营驻守镇西厅;在收复南疆时,徐占彪率部配合老湘营作战,收复了吐鲁番等地。
豫军又叫嵩武军,共有10营5000余人。豫军由张曜统领。早在1973年,张曜就奉命率领豫军驻守金积堡,协助徐占彪攻陷肃州,打通收复新疆的通道。3年内后,肃州成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大本营。
但我们不禁要问,在当时清军中武器最精良的应该算是李鸿章的淮军,然而事实上是淮军一兵一卒也没参加。这是为什么呢?
李鸿章淮军从建立以来,名声就不大好,这在朝野已是公开的秘密。只不过,碍于李鸿章的权势,大家谁也不敢说出来。只有左宗棠不怕得罪李鸿章,所以直言无忌。
左宗棠进一步指出:[若择其朴勇而稍明纪律者,分统之以资镇压;又择廉惠稍知方略之守令,拊循而化诲之,不出数年,积习当可一变。不此之务,乃思移淮皖之隐患于秦陇乎。]
在左宗棠看来,淮军也不是无药可救。如果选择一部分朴实、勇敢、廉洁的将士,认真进行教习,过了几年,他们的那些坏习惯还能够改变。否则的话,就是将淮皖的祸患转移到秦陇。
李鸿章引以为傲的淮军,在左宗棠眼里不过是一群走到哪里,就祸害到哪里的祸患之辈。
左宗棠接着又批评了淮军的军饷制度。这又是一个伤脑壳的事情。他提出,淮军到了陕甘地区后,如果饷银依然由淮皖地区支出,一年只发9个月,每人不过3两多银子,在粮价比内地贵得多的陕甘地区,无法生存,将会引发士卒难以制约的难题。如果要为他们筹措饷银,又将从哪里来?[历穷年累月之久,势何能支?]假如因此没有取得功劳,甚至发生叛乱情事,朝廷一定责备他不善驾驭。
左宗棠认为挑选大军进入新疆之事,不必匆忙行事。他要认真研究那里能够养多少兵勇,再派人到安徽、河南等地招募,重新打造一支楚军。
左宗棠的意见得到朝廷的认可。于是李鸿章的淮军没有一支被派往陕甘地区。后来,当左宗棠打响西征之役后,李鸿章的淮军便留在了内地。
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左宗棠为何瞧不起淮军相关内容,如果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^_^